杏彩体育注册《贵州文旅》丨主题策划·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·生态篇 以“绿”为媒 开启贵州“生态+旅游”发展之路

2024-06-20 23:39

  杏彩体育注册贵州作为山地公园省,拥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。但资源仅是基础,多年的努力,让贵州上演了一出绿色演进,旅游业蓬勃发展,带动群众增收,开启了“生态 旅游”发展之路。

  党的十八大以来,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,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建设,一体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,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、开创性、长远性工作,决心之大、力度之大、成效之大前所未有,生态文明建设从认识到实践都发生了历史性、转折性、全局性的变化。

  作为全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份,贵州是名副其实的山地省,过去曾面临着极大的生态困境。贵州的山曾被称为“秃头山”。贵州还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,岩溶出露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61.92%,是全国石漠化面积最大、类型最多杏彩体育注册、程度最深、危害最重的省份。

  2008年,国务院批准实施《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规划大纲》,将贵州55个县纳入全国100个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县范围。2016年,贵州获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,继续探索新发展方向。一度面临生态恶化之困、经济贫乏之苦的贵州,已然初步探索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、经济与生态相融的“绿色之路”。如今,贵州森林覆盖率达62.81%,过去10年,石漠化面积减幅达43%,已经是名副其实的绿色贵州。

  曾经的“秃头山”绿树成荫,游客来贵州最大的感受是“到处是绿色,赏心悦目”。

  为了更长远的发展,更加美好的明天,贵州在建设生态文明的道路上,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对环境进行保护。

  2007年6月27日,在新西兰召开的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,贵州荔波与云南石林、重庆武隆捆绑申报的“中国南方喀斯特”世界自然遗产项目,全票通过了大会表决,荔波被正式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,成为中国第6个世界自然遗产,实现了贵州省世界遗产零的突破。

  自申遗成功以来,荔波严守申报承诺,履行国际义务,围绕“世界遗产、绿色生态、全域旅游、幸福荔波”的目标,坚定保护理念、坚持绿色发展、坚守生态底线,致力抓好荔波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管理与利用发展。

  对荔波而言,绿色是发展的底色,荔波县坚守生态与发展两条底线,不断加厚世界遗产绿色本底。严格推行“一保护、两禁止、三关闭、严治理”政策。对环境影响大的煤炭行业逐步淘汰,积极开展森林环境及珍稀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工作杏彩体育注册,大力实施封山育林、退耕还林、九万大山造林、珠江防护、石漠化治理、水土保持以及扶贫生态移民搬迁等生态建设工程。2018年,荔波县森林覆盖率已上升到了71.04%,相比2014年的63.85%,增加了7.19%。在贵州率先出台《负面清单》,明确对环境影响较大的领域和产业禁止进驻荔波,颁布实施了一系列关于河流、山林、保护区的保护条例。与此同时,积极召开了一系列国际性论坛会议,在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方面催生了《荔波共识》和《荔波宣言》,将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明确为荔波发展基本原则。

  12年来,荔波因生态建设和保护成效显著,先后获评为“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县”“国家生态示范县”“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”“县域生态环境唯一质量变好县”“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及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”“中国最具投资潜力旅游目的地”“中国最美县域城市”“中国最佳国际休闲目的地”“百佳深呼吸小城”等称号,呈现出了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相互促进的良好态势。

  荔波是地球腰带上的“绿宝石”,是多年来各族人民精心呵护的绿色财富,而毕节则在被联合国有关专家判断为“不适宜人居”的贫困区域开启了“开发扶贫和生态建设互相促进”的伟大改革试验。

  30多年前的毕节,生态环境脆弱,人民群众生活极端贫困,一度陷入“越穷越生—越生越垦—越垦越荒—越荒越穷”的恶性循环怪圈。1988年,经国务院批准,毕节“开发扶贫、生态建设”试验区建立。毕节试验区建立之初,森林覆盖率仅14.6%,水土流失严重。毕节转变群众思想,各族同胞从砍树人变为植树护林人,实行退耕还林、石漠化综合治理等10多项生态建设工程,下硬功夫治山治水,几十年如一日,坚持绿化不动摇,终将荒山变为青山。

  2018年7月,习对毕节试验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,要求毕节市着力推动绿色发展、人力资源开发、体制机制创新,努力把毕节试验区建设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。其中,“绿色发展”成为毕节新的“三大主题”之一。2021年2月,习来到黔西市乌江六冲河段化屋码头,沿江岸步行察看乌江生态环境和水质情况,对当地加强入河排污口管理和水质监测体系建设的做法表示肯定。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,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,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的新路子。

  如今,毕节市广袤大地绿浪滚滚、一片山清水秀,乌蒙山水间织就了一幅绿意盎然的生态壮锦。

  对于山地和丘陵占国土面积92.5%、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的贵州而言,旅游是实现“两条底线一起守,两个成果一起收”的最佳路径选择。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的贵州,落实习重要指示精神,“护绿”体系日渐完善、“增绿”机制日趋系统、“变现”链条日渐成熟,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并进。一系列改革举措先行先试,构建起保护绿水青山的“四梁八柱”,贵州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上成果显著,30多项改革成果列入国家推广清单。

  数据显示,2016年贵州成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以来,贵州旅游业呈蓬勃发展。2016年至2019年,全省接待入黔游客人次、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30%以上。

  从2014年到2019年,全省旅游业持续“井喷式”增长,接待游客从3.21亿人次增长到11.35亿人次,旅游总收入从2895.98亿元提高到12318.86亿元,旅游产业增加值从812.24亿元提高到1948.71亿元,占GDP的比重从8.7%增长到11.6%,让旅游业成为了贵州的重要支柱产业,贵州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旅游大省。

  2023年,三年蛰伏后贵州旅游业也呈现出加快恢复增长的强劲势头,全省接待旅游人次、旅游总收入、游客人均花费分别恢复到2019年的113%、119%和105%。

  贵州以绿色生态为底蕴,打响了“山地公园省,多彩贵州风”的品牌。不仅在国内品牌效益显著,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,美国《国家地理》发布的全球旅游必去之地,世界著名旅行指南《Lonely Planet》(孤独星球)的年度世界最佳旅行目的等多个国际旅游推荐榜中,贵州名列前茅,入境关注度大幅提升。

  贵州的“生态 旅游”发展之路,一直被评价为“逆袭”。对于这来之不易的成果,贵州并未满足。下一步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进程中,这条“生态 旅游”的发展之路,贵州将一直将走下去。

  随着民族婚俗渐渐成为游客体验的文旅产品,4月18日至21日,黎平肇兴侗寨举办丰富多彩的谷雨节活动。